对莫言获诺贝尔奖及作品的看法和联想原创作者:三公新解\sangong3000
一个月前,本人看到了有人对莫言作品的正面评论,同时,之前也看到了大量贬低莫言作品的评述,鉴于鉴于此,本人特地看了莫言的一部小说,在上周基本看完,因此,想阐述下本人的看法,以及后续的一些其他内容的联想。
首先,莫言文章的文字很朴实,没有花里花哨的感觉,同时,有比较明显的地域性用语。此外,文章内容的时代感非常强,内容也比较真实,这也可能是最后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内容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好的,不好的都有。这些内容,对2000年以后出生的人而言,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特别是出生和生活都在城镇的人,可能认为莫言是在胡编捏造,但,在那个年代,现在看来不可思议的事,确实全部真真切切的发生过。所以,莫言的作品,多半是朴实的记实内容,而且,极少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还有少许“鲁迅”的影子,部分内容甚至是官方很避讳的,但莫言还是比较隐晦的真实的进行了表述。
然后,关于莫言的一些作品能得诺贝尔文学奖,单从文学角度,本人个人认为,真的看不出有比较充分的理由,所以,本人分析,瑞典挪威皇家科学院授予莫言奖项,可能有2个方面的出发点,一个可能是政治因素,另一个可能是尊重事实的需要。第一,考虑的是政治因素为出发点,因为,在国内的文学著作中,很少有真实反映那个年代的情况,以及官方避讳的内容。如果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意味着莫言作品的内容是事实,相当于承认了那个年代社会的黑暗和不合理性。同时,该内容会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更加广泛流传,这时,政府官方也不好管控,因为,一旦管控,说明官方是有悖于社会和世界主流文化的。就是说,瑞典挪威皇家科学授予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根本目的是为了通过莫言作品影响力的扩大化,使里面内容合法化,进而确认当时政府的“不当性”,从而给中国政府的形象抹黑,所以,莫言对瑞典挪威皇家科学院而言,只是一个棋子或工具。第二,可能完全是出于对事实的认可和莫言作品真实性的肯定。因为,在中国社会,描述那个年代的作品,同时能相对真实、如实反映社会情况的作品不多,有的话,很多也会被禁,或者不允许发行,因为,那段历史,确实对政府而言是不光彩的,瑞典挪威皇家科学院可能是考虑这段历史的真实性原因,本着尊重事实的角度,授予莫言奖项的。
最后,让本人联想到了社会现实问题,其实,对组织或者国家而言,真实不真实,科学不科学,能力不能力,都是当权者为了目的而决定的(当然,科学领域比其他领域可能更公平些)。当权者绝不会因为你能力最强而选择你,而是因为他们的需要而选择你,也就是说,如果你想上位,就必须满足当权者的要求和预期。从这个角度,在一个组织中,如果你想快速上位,必须要“失去自我”,而不得不去迎合当权者,这就是代价。当然,这是人生的一个选择,有些人选择“失去自我”而去实现权力和地位的获得,有些人为了“保持自我”而没有趋炎附势,巴结讨好,两者没有绝对的对错,或者好坏,就是一种选择而已。这好比买一样东西,就是购买者认为值不值得买的问题,你认为通过“失去自我”去获得权力和地位是值得的,那就去做。其实,绝大部分人的智商都差不多(当然有些人智商确实很高,但毕竟是少数),那些大部分人认为的情商高,会做人,本质上,这只是他们的一个选择,他们不得不“失去自我”去迎合当权者的方式,来让自己显得高情商,会做人,不得不去改变人天性的内容,去选择顺从和迎合,这样,获得权力和地位的概率更大。而另外一些人,倔强地保持着人的自我天性,拒绝去迎合当权者,所以,最后只能默默无闻,一辈子平平淡淡。但这两类人,社会都需要,前者让社会进步,后者让社会稳定。
所以,不用去羡慕那些权贵富豪,如果你骨子里决定选择改变和迎合,你也可能达到那样的状态。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也许吧!但如果你对此不满,你可以反抗,选择和那些权贵富豪在他们没有优势的领域较量,那就是命,这也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原因。但社会总是以分层的模式存在的,就是,有底层就必然存在高层(因为高层是靠底层衬托的),如果你在底层,那就在底层寻找自己的快乐和意义,毕竟,肯定需要有人在底层。
三公新解:解说事物底层逻辑,看清社会本质,让人们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实现公开,公正、公益的宗旨。敬请投稿,探讨!
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