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央行发文称,同意支付宝 (中国) 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这一官宣背后,是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集团的股权结构变动。去年1月蚂蚁集团发布了一则《关于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告》,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涉及从马云及其一致行动人共同行使的股份表决权,到包括蚂蚁集团管理层、员工代表和创始人马云在内的10名自然人分别独立行使股份表决权。
这意味着,马云所持投票表决权从53.46%大幅降低为6.208%,马云也将不再是蚂蚁集团的实控人,蚂蚁旗下的最重要产品支付宝也相应地变更“主权”。换言之,支付宝也不再“姓马”。
支付宝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版图中举足轻重——其用户达到10亿,仅次于微信和抖音;商业用户8000万,仅次于同属阿里系的淘宝;在金融App领域,按照每月活跃计算,支付宝常年位居中国第一。2020年年末,蚂蚁在港交所上市已进入倒计时,但在突然而至的巨大监管压力下,放弃潜在募资规模370多亿美元的上市计划。
不再“姓马”具体而言,此次变更之前,杭州云铂投资的四位股东马云(34%)、井贤栋(22%)、胡晓明(22%)、蒋芳(22%)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而该公司旗下的两家公司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分别持股蚂蚁集团31.04%和22.42%。
通过这种安排,马云可以间接控制蚂蚁集团53.46%的表决权,成为该集团的实际控制人。
但去年的公告称,上述一致行动协议终止。杭州云铂投资改由不包括马云在内的井贤栋等五人分别持股20%;与此同时,云铂投资从杭州君瀚退出,另一家公司杭州星滔则入伙杭州君瀚,这家杭州星滔则由包括马云在内的五人分别持股20%。
而且调整完成后,上述各股东承诺不与任何其他方达成任何形式的一致行动安排。
这次调整意味着,蚂蚁集团的表决权更加分散,马云的持股比例为6.2%,投票权也从53.46%大幅降至6.2%。
主动削权 适应监管2020年年末,蚂蚁在港交所上市已进入倒计时,但被突然而至的一纸官方叫停,“暂停”潜在募资规模370多亿美元的上市计划。
此后,蚂蚁开始经历调查、罚款、整改等一系列动作。
首先是罚单,去年7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家中国最主要的金融监管局,宣布对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处以71.23亿元罚款。
监管方给出的支付宝"罪状"有七条,比如违反消费者金融信息保护管理规定;违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规定等。蚂蚁开发了“花呗”、“借呗”、“微粒贷”等个人消费金融产品。这类产品用快速批核、无抵押、高额度、现金返款等方式吸引消费者使用,近年来在中国屡遭诟病,被指鼓励过度消费,以及增加了金融系统性风险。
此外,当局还提出蚂蚁在基金销售方面,违反代销基金产品准入、宣传、档案管理有关规定;违反基金销售机构人员管理、内部控制有关规定。
其次是业务整改,比如关停旗下的“相互宝”业务,再比如调整旗下借呗和花呗两项业务,彻底退出小贷市场。
蚂蚁集团还与阿里巴巴进行主动切割,比如蚂蚁集团的7名管理层人员全部退出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团队,强化与股东阿里巴巴的隔离。
最后就是“去马化”,比如此次稀释了马云的投票权。
两年前叫停蚂蚁上市的触发点之一就是马云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的演讲中批评传统银行有“当铺思想”,“害了很多企业家”;“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怕用昨天的方式去监管”。
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称是习近平亲自叫停蚂蚁集团的上市,背后还一重原因是,中央政府调查发现,在持有蚂蚁集团股权的层层不透明投资工具的背后,是一个由人脉广泛的中国权贵组成的小圈子。
此后,马云长期蛰居于海外,更少在媒体上抛头露面,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的马云标签也开始随之弱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阿里系也在逐步拆除构建的媒体帝国——蚂蚁集团将持有的财新传媒、36氪的股份全部卖出,退出其股东序列;清仓买入不到一年的芒果超媒,该机构以制作娱乐节目见长。路透社此前援引北京一投资人士表示,“阿里的很多投资,单独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放到一起就让人怀疑意图。阿里以其云计算和投资能力,从影业到出版构造了一个传媒帝国。既是经营的需要,也可以解读为有意图。犯忌讳。”
此前,马云在社会影响力上颇多建树,但也在近年逐步关停或转型。比如2015年成立的湖畔大学,马云任校长,曾经被称为“最难就读”,五年只录取了254个企业家学员,也曾被批评是名人与富人的俱乐部;2021年五月,湖畔大学为了适应监管要求,改名为“浙江湖畔创业研学中心”。再比如,聚焦技术研究的阿里达摩院,先后取消量子计算和自动驾驶的研究,不少其中科学家离职创业。
但马云投入较多的乡村教师计划,还在运行之中,背后是马云公益基金会主导。他在2023年8月的亮相也与该计划有关。
为蚂蚁上市扫清道路?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撰文表示,支付宝在未来监管上将面临重大历史转折,由单一一家股东公司控制向多家公司共同控制转轨,未来的支付宝不属于哪一家公司,而是由所有支付宝业务活动公司来共同控制和集体决策,事实上也可理解为支付宝的去“马云化”甚至是去“蚂蚁化”。
“蚂蚁集团将支付宝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金融监管部门就有可能批准和通过蚂蚁集团的上市申请,蚂蚁金服距离上市的日子也应该不会太远了。”莫开伟称。
在蚂蚁集团整改的过程中,也出现“国资”的身影。蚂蚁旗下的承接花呗、借呗等消费信贷业务的重庆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在一年前实施了增资计划,将资本金从80亿元提高至185亿元人民币的计划。其中,杭州本地国企杭州金投数字科技集团(杭金数科)出资18.5亿元,成蚂蚁消金第二大股东,占比10%。
实际上,早在2015年蚂蚁A轮融资时,社保基金就以78亿人民币入局,持股比例约5%,经几轮融资稀释,在蚂蚁原本的上市招股书上显示仍占2.93%,仍为蚂蚁最大外部股东。
2022年上市前夜,蚂蚁集团的估值一度高达2.1万亿元,号称全球最大的独角兽。
现如今的估值则可以从今年7月的股权回购进行推测,蚂蚁称用自有资金从现有股东手中回购不超过7.6%的股权,根据该回购方案,蚂蚁集团对应的估值为5671亿元,缩水为最高估值的四分之一。
但从近期阿里巴巴披露的营收来看,能反映出蚂蚁集团的利润增长,若按阿里巴巴33%的股权占比推算,蚂蚁集团2023年第一季度利润约为132亿元,同比增长17.4%。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乐观的声音认为,蚂蚁集团经过监管和整改后,利润又回升,意味着重新上市可能不远。
但也有悲观者称,蚂蚁重启上市还遥遥无期,因为中国上市管理办法里有“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最近三年内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者因涉嫌犯罪正在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者涉嫌违法违规正在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且尚未有明确结论意见等情形”。
随手一赞,手留余香
赞(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