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沈从文逝世36年,我才读懂了《边城》里的遗憾
本頁主題: 沈从文逝世36年,我才读懂了《边城》里的遗憾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optime


級別:天使 ( 14 )
發帖:17233
威望:57228 點
金錢:3123466 USD
貢獻:1999999 點
註冊:2014-02-07
認證: 博彩區精英会员
2024-07-15

沈从文逝世36年,我才读懂了《边城》里的遗憾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因心脏病猝发,在家中病逝,享年86岁。

那一年,诺贝尔评审委员会已经选定沈从文为当年的诺奖获奖者,但因为诺贝尔奖只颁给在世的人,所以沈从文最后无缘奖项。

评委会主席的佩尔·维斯特贝里无不遗憾地说:“非常非常接近获奖,但是他不幸去世了。”

沈从文,这位被认为文学造诣与福楼拜相当的文坛巨匠,就这样与诺奖失之交臂,成为无数读者心中的意难平。

而他的代表作《边城》,则如同他的经历一般,更是充满了无数遗憾,令人叹息。

书中,因为缘分牵引,人们相识相聚,又由于宿命使然,人们交错离散。

一场又一场的悲剧,让我们泪目,也不得不让我们看清这样一个事实:

生而为人,世事难得周全,总有一场遗憾,会将你推向无底的深渊。

当你看过《边城》的故事后,相信所有的遗憾,都会从中得到释怀和治愈。

 



一、人活于世,谁不是带着遗憾前行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位于美丽的湘西,一个叫茶峒的山城。

城边有小溪,溪边有白㟷,塔下有人家。

翠翠和爷爷就生活在风景如画的溪边,以摆渡为生。

自打记事起,她从未见过自己的父母,每每问及此事,爷爷总是点上一根烟,默默抽着,答非所问。

时间长了,翠翠渐渐从爷爷和路人口中拼凑出父母的故事。

十五年前,母亲与茶峒军人相爱并未婚先孕,他们相约私奔。

但茶峒军人认为私奔有损军人名誉,走投无路的他服毒自杀,母亲生下翠翠后,也自杀而亡。

母亲是爷爷的独生女,也是爷爷后半生的依靠,她的过早去世,成为爷爷一生最痛的噩梦。

就在绝望时,爷爷看到怀中粉嘟嘟的翠翠,心中这才升起一丝希望。

翠翠的到来转移了爷爷的丧女之痛,但随着翠翠长大,另一种隐痛在老人心中发酵滋长。

爷爷害怕自己老了,翠翠无人照顾,又怕翠翠走了母亲的老路,决定提早帮翠翠找个好归宿。

为了弥补丧女的遗憾,爷爷使出浑身解数为翠翠铺平未来的一切,试图避免悲剧的发生。

他相中了船总顺顺家的大儿子天保,天保也喜欢翠翠。

可他不知情的是,翠翠早与天保的弟弟傩送,在一场端午盛会中相识相爱。

当天保知道所爱之人,却早已是弟弟的心头好时,顿觉心中五味杂陈。

站在情路的十字路口,他不知如何选择。

最后,他决定用对歌的方式,和弟弟比试。

可当弟弟一开嗓,情意绵绵的声音让天保自觉甘拜下风。

天保黯然离开茶峒,退出了这场看不见硝烟的兄弟竞争。

沈从文在书中说:“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一切缘分,皆是宿命。

翠翠母亲的死,是爷爷躲不开的厄运;

天保爱而不得的遗憾,谁又能说这不是命运的刻意刁难?

命运的转轮,就像一个又一个连环套,环环相扣,最后酿成更大的遗憾。

《菜根谭》中说:“人情世态,倏忽成端。”

书本中,花开花谢,缘起缘灭;生活里,人聚人散,或近或远。

怀念成疾的痛苦,想而不见的无奈,爱而不得的抓狂......

生活就是这样,总有一种遗憾,都从始至终贯穿我们的整个生命。

不论你怎么努力,怎么挽留,也无济于事。

这是成长所必经的苦痛,也是不可改变的宿命。

 



二、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一直在遗憾过去的遗憾



哥哥天保离开后,傩送与翠翠之间的爱情似乎没有了障碍。

两人的感情持续升温。

可就在人们认为好事将近的时候,一个噩耗如晴天霹雳般,摧毁了所有人的期待。

哥哥天保在离开茶峒后,顺水而下,做着跑码头的营生。

有一次,船在途中被石头搁浅,天保试图用力摆脱时,却意外落水而亡。

天保的死,直接打乱了所有的节奏。

船总顺顺因为儿子天保的死,而陷入巨大悲伤,也迁怒于翠翠和爷爷,并故意疏远他们。

对噩耗将信将疑的爷爷跑到顺顺家打探,却怎料撞到枪口上,受到顺顺的冷遇。

受了一肚子气的爷爷,像霜打蔫的秧苗般,悻悻而回。

深夜,大雨滂沱而下,爷爷带着满腹的委屈与牵挂,含恨离世。

爷爷的离开,如同抽去了翠翠的魂魄,她像一只落单的孤雁,终日郁郁寡欢。

而此时,傩送因哥哥天保的死还没透过气来,家里就张罗着为他相亲。

傩送不想被家里安排,他主动过来找翠翠,翠翠却害羞地跑掉了。

心灰意冷的他只好离家出走,闯荡江湖。

爷爷死去,傩送离开,翠翠的生命里,像被撕开一个巨大的口子,汩汩滴血,再难愈合。

简媜说过:“遗憾像是什么?像身上一颗小小的痣,只有自己才知道位置及浮现的过程。”

遗憾是长在每个人心口的痣,让你不能摆脱,却又无法释怀。

它是天保爱而不得、客死他乡的悲剧,是父亲顺顺冷静之下的抓狂,是傩送与翠翠之间无法逾越的屏障,也是爷爷对未来无能为力的惆怅。

遗憾像一个巨大的旋涡,深深吸附着他们,不断下沉坠落。

他们只能任由命运的巨浪冲击,毫无还手之力。

而苦乐参半的人生里,谁没有这么一段让人痛不欲生,却又无法补救的过往呢?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一直在遗憾过去的遗憾。”

烟花易冷,琉璃易碎。

人生就像边城里那场盛况空前的端午盛会,短暂的绚烂过后,最终都会归于寂寥。

但不管曾经有过多少悔恨叹息,日子还是马不停蹄地朝前奔走。

与其在遗憾中沉溺不前,不如把眼界放长放远。

放下过往,释怀不甘,与命运和解。

跳出这个让我们伤心失望的缺口,我们总能找到一块平缓之地,安顿自己,然后以轻松的心情,继续活下去。

 



三、所有遗憾,都是另一种成全



就在翠翠心如死灰之际,一个人走进了她的生活。

他就是爷爷的忘年交杨马兵,也是翠翠母亲曾经的追求者。

当年,茶峒军人在追求翠翠母亲时,杨马兵也在疯狂地追求着。

杨马兵是一名马夫,可当他牵着马来溪边和翠翠母亲对歌时,翠翠母亲根本没有理会。

受到拒绝的杨马兵只好把心中的爱藏了起来,即便翠翠母亲死后,他的牵挂丝毫不曾减少。

他把对翠翠母亲所有的爱寄予爷孙俩,他和爷爷成了忘年交,默默守护翠翠的成长。

爷爷死后,他顺理成章成为翠翠最亲的人。

杨马兵用笨拙的方式追逐那段够不着的爱恋,弥补着年轻时的缺憾。

他在遗憾中成全了自己,也帮助着翠翠走出伤痛。

杨马兵陪伴着翠翠,给她讲述着母亲的往事,爷爷与顺顺家的误解,以及傩送离开的原因。

书中描写道:“凡是翠翠不明白的事,如今全部明白了,翠翠哭了一个夜晚。”

泪眼中,翠翠仿佛看到往事浮浮沉沉,人事历历在目。

然后,所有的一切,都卷入呼啸而过的历史车轮,隐入漫天飞扬的滚滚红尘。

那个夜晚,爷爷的声音也从远方飘来,萦绕在翠翠的耳边,从模糊变得清晰:

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方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爷爷的话像是在翠翠心中撒下了倔强的种子,努力驻扎生根。

之后,翠翠像换了一个人,变得沉默,也变得沉稳起来。

她默默拿起爷爷留下的竹篙,摆渡两岸船只,迎来送往。

空闲时,她时常眺望远方,似乎在等待傩送的回来。

但在故事的结尾,沈从文没有给我们完美的结局,他只是轻描淡写地留下一句:这个人也

许永远回不来了,也许“明天”才回来。

或许,在沈从文看来,傩送回与不回,都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现在的翠翠,不再是依靠婚姻救赎的孱弱女孩,她已经在风雨历练中,成长为一个内核稳定,能扛事的大人了。

爷爷死前一心想为翠翠铺平未来,翠翠却通过自己的力量,完成夙愿,活成了爷爷理想中的模样。

而那些离别与伤痛,反而成为一种滋养的力量,帮助翠翠立在苦难的土壤中,不惧不惊,坚强生长。

很喜欢《海边卡夫卡》中的那句话:“你从暴风雨中走来,但你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你。”

失爱之痛,失亲之殇,爱过错过,皆成过往。

人生遗憾不期而至,如同猝不及防的风雨。

有人被蹂躏成泥,有人却逆风而行,成为一个更加皮实硬朗的自己。

生活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所谓拥有都只是片刻停留。

当我们了解这一真相之后,就不会困在过去的阴影里,任由巨大的失望操控。

而是将遗憾作为镜子,照见现实,从中看到不完美的自己;

也将遗憾当作成长的机会,如凤凰涅槃般,在烈火中重生,从痛苦中觉醒。

有人评论说:“《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

这种悲剧感,令人充满无奈与辛酸。

它是边城里的爱恨情仇,在缘尽人散后,留给我们无限遐想,怅惘失望。

它更是沈从文进入诺贝尔奖终审名单,却最终与奖项无缘,成为无数读者的梦未圆,心不甘。

正如沈从文所说:“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局却如宿命的必然。”

纵观书里书外,种种遗憾,皆因求而不得。

你想要的,不因你的意愿出现;你不想面对的,却会阴差阳错来到你的面前。

但也正因为有了这些不请自到的遗憾,和难以收拾的残局,才倒逼我们变得清醒。

在巨大的绝望中,修炼我们的抗挫能力;把遭遇的苦痛,当作成长的机会与挑战。

这样,所有的遗憾与不甘,都是命运最好的馈赠。


赞(71)
------------------------
Y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5-10 14:32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11-01 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