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榴社區
» 您尚未
登錄
註冊
|
搜索
|
社區服務
|
银行
|
邀请注册
|
幫助
社區服務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融资渠道]公民数据资产抵押成财政创收新途径
回帖
發布主題
本頁主題:
[融资渠道]公民数据资产抵押成财政创收新途径
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战肥臀
級別:
聖騎士 ( 11 )
發帖:
399
威望:
799 點
金錢:
124305 USD
貢獻:
9168 點
註冊:
2023-09-08
資料
短信
推薦
編輯
[融资渠道]公民数据资产抵押成财政创收新途径
众所周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重创了经济。虽然中国领导人屡屡用新能源汽车等“新质生产力”给大家打气,期待其可以代替房地产成为新的财政支柱,可是这在地方政府眼里基本是望梅止渴。因为,过去20年,中国每个地方政府都靠土地财政支持运转,可是如今,却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能力搞新能源产业。于是,现在,地方政府找到了一种据说可以替代土地财政的新型创收方式——数据货币化。换句话说,就是用当地全体民众的个人资料和数据来卖钱。当然,也顺便全面加强对个体财富和人身自由的管控。
虽然地方政府过去大搞基建和房地产泡沫,留下一大堆债务,但是过去十几年的网络经济,却让每个政府手中都握有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涵盖每位公民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相关的点点滴滴,以及无数的隐私,如今,都被看作网络时代的遗产,可以转化为巨大的财富,而且很多地方已经开始用这些数据进行融资了。
今年3月,浙江省国有企业温州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将其掌握的公民数据资产作为抵押品,从银行获得融资人民币378万元。早些时候,江苏南京公交(公车)集团,也用数百亿条市民乘坐公交车(公共汽车)活动信息从银行获得数据资产融资授信人民币1000万元。这些数据到底是否合法,是否侵犯隐私,所有权的属性为何,无人知晓。乍一听还以为是缅北园区才会干的事情,没想到如今成了中国地方政府积极试水的生财之道,而且妄图以此替代土地财政。
其实,这件事情的规划早就开始了。2018年,新华社就发过一篇报道:《政府数据资产可望释放出亿万产值 赶超土地价值》。当时提这个的还是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执行总裁王叁寿,他说,“目前可利用、可开发、有价值的数据80%左右都在政府手上,这些沈睡的数据一旦被激活(开启),或将释放出亿万产值。”那时候大家就雄心勃勃,希望用其代替土地财政。
为什么会在贵州最先提起?因为贵州不仅有墙内iCloud——专属中国大陆境内的iCloud服务“云上贵州”项目,还有2015年李克强在贵阳批示成立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其成立之初的目的,就不仅仅是紧盯国家数据安全问题,而是知道这背后有利可图。据报道,2017年贵州大数据相关产业产值增长了86.3%;同年贵州省GDP总量突破1.3万亿元,较2016年增长10.2%,增速高于全国水平3.3个百分点。每创收100万美元,银行业平均产生820GB的数据,数据强度高居各行业之首。而在相同创收条件下,电信、保险和能源行业数据强度分别为490GB、150GB和20GB。
中国地方政府有了新型创收神器
但是,这些行业看似庞大的数据,与政府数据相比也不是一个量级。这位负责人说:激活(开启)北京市政府这二三十年来的数据资源,就相当于10个阿里巴巴。而现在地方政府所急于变现的,就是他们掌握的跟大众相关的大数据。
只不过,过去网络经济好的时候,政府觉得不必自己亲自下场,一是不专业,而且没人能保证大数据能比卖土地变现快。但是现在随著经济衰落,网络经济形势也下滑,电商之都杭州的餐厅都纷纷倒闭,因为网红们纷纷出走了。于是手握大众信息的地方政府,决定亲自下场,并开始历数数据资产的优点:一、衍生性。就是开发数据资产潜在价值,可以根据用户画像研发各种“新产品”。 二、共享性。数据资产的共享性,即是实现数据资产价值最大化。三、非消耗性。即是数据资产无限循环利用、价值可持续。环保,不消耗资源。
2019年,中央政府又明确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名义上,数字人民币是为了“防范打击洗钱、恐怖融资和逃税”,但是实际上,学者认为,这是中国政府为了全面管控个人财富,逐步回到计划经济年代。而这个时候,数据资产也同步被提出来,一方面是配合数字货币的推广,另一方面,也是配合个人财富和行动的管控。当然,还有一个目的,也是把变现的机会从阿里巴巴这样的民营企业平台手中抢过来。
举个例:过去对于传统银行来说,最困难的是发放小额贷款,原因在于资讯不对称,不知道要不要给个人客户贷款,贷多少合适,客户还款能力怎样。但在大数据时代,银行只要调取你个人都数字货币纪录,就知道了——当然,政府和犯罪集团更希望掌控。
于是,到了2020年8月,澎湃新闻就有报道两件事情被热议,一个是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另一个是数字货币的发行。截至此时,数据首次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生产要素,和驱动经济发展的新能量。
此后,数据资产的重要性被不断推高。2022年,《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超过50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1.5%,位居世界第二位。到2025年中国数据资产的总值将达到75万亿,其中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的年增长率为10%。”当时的政府认为,从土地财政到数据财政,这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体现,也是一个时代的标志。
但是真正开始广泛试水,还是从2023年底。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3月份的报道,今年(2023)已有城投公司通过数据资产融资了。近期已有13家城投或其下属企业实现数据资产入表,希望借此推动转型,资产以公交、供暖、供水等公共事业数据为主。比如,南京扬子国资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月份完成首批3000户企业用水脱敏数据资产化入表工作,成为水务行业全国首单数据资产入表案例。再如,南京市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资二级集团南京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南京公交集团”)今年1月成功完成约700亿条公交数据资源资产化并表工作,成为江苏省首单城投类公司数据资产评估入表案例。从这些案例都可以看出一个让人担忧的细节:在中国,一个城市的国有企业下属单位就可以拿到700亿条公民乘坐公交车数据的数据准备卖钱,而无需经过任何人的同意。
为了迎接接下来的大规模数据资产变现,2024年2月5日,中国财政部发布了一则《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的通知》,其中规定了交易数据资产的原则,包括:
开放共享。积极推动数据资产开放共享,在确保公共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加强数据资产汇聚共享和开发开放,促进数据资产使用价值充分利用。
审慎处置。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应当根据依法履职、事业发展需要和数据资产使用状况,经集体决策和履行审批程序,依据处置事项批复等相关文件及时处置数据资产。确需彻底删除、销毁数据资产的,应当按照保密制度的规定,利用专业技术手段彻底销毁,确保无法恢覆。
严格收益。建立合理的数据资产收益分配机制,依法依规维护数据资产权益。
以上的每一条,都让人担忧,地方政府手握这么多数据去交易,真的能“确保公共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吗?真的能科学销毁,确保无法恢复』吗?公民的信息被卖了,能参与“合理的数据资产收益分配机制”吗?这些原则又是谁来监督呢?
关键是,数据资产的确权,是一个覆杂的过程,涉及多方利益主体。权利界定不清晰,可能导致法律纠纷和经济利益的损失。谁来承担损失?当然了,对于大众来说,也许又会诞生新的问题,如果人们知道自己的数据能给自己带来收益,那他们可能会有有意识地做出偏离正常的行为,从而对数据的真实性产生影响。那谁又来为数据的合规性负责呢?可是这些问题明明没解决,却已经有不少地方在拿这个融资了。
而这些动辄数百亿条的数据,又能换多少钱,对地方财政有多少助益呢?据报道,2023年12月,泰山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将其自有的“泰山易停”停车数据资产入表,获得了泰安泰山农村商业银行授信,成功拿到了贷款500万元。
2024年4月25日,温州银行顺利落地“信贷数据宝”质押融资,温州市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顺利获得融资授信378万元,接近资产入表价值的4倍。该项“信贷数据宝”也是中国全域首单成功入表的数据资产。
就目前的案例来看,这点钱对地方政府债务而言,可能只是杯水车薪。
但是,最近这两天,越来越多的政府下场了。而且融资也越来越多了。6月5日,济南官方新闻,《数据资产化:济南加速起步》,前不久,济南公交集团公司完成了首个“数据资源包”的数据治理、合规确权、资产登记、质量评价、资源入表、资产评估等工作,涉及入表数据约190亿条,资产评估价值约1390万元。
如今以公民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为巨大代价的数据资产,以如此廉价而危险的方式兜售,很难不让人担心:这即将又是一场贱卖公民权利的大跃进,而最终可能对地方财政无所助益,但对公民的普遍监控却无限制地扩大了。
另华为官微辟谣最大牛肉进口商,网友留言:你是辟谣最大,还是辟谣进口商
赞(20)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6-14 18:09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1-05 12:27